close

「教養大震撼」這本書寫到,

動粗形式的校園霸凌是少數,

主流的霸凌是用人際關係當武器,

用排拒某人加入團體來孤立、排斥讓他生不如死。

這個我很能體會。

-

小學時我的腦筋曾卡關在五年級下半,

本來會邀請我去家裡打電動的朋友們,

開始冷落我換邀功課比較好的同學。

本來對我慈眉善目的某爸爸跟他兒子說「長鬢角的不是好人,不要來往」。

-

我住的那棟學人宿舍(給海外歸國教授及其家人的住屋)加我有五個同齡的小孩,

每次打棒球都是我一個人賠玻璃錢,

球掉到水溝我就得去檢。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忍著臭味和污泥中的血絲蟲把球從大排水溝裡丟上來,

一群人就跑走了,

爬不上來的我忘了哭叫多久才有一個「爸媽學歷普通」的好心大哥哥把我拉起來。

後來連最後一個還跟我玩的小孩也被其他人說服而關上他家的門,

敲門不開時還能聽到裡面的嘻笑聲「不要讓他進來」。

-

或許我小時候不討喜,

這個我父母教不來的,

因為他們自己也不討喜。

來自一個不在乎甚至排斥人際交流的家庭,

想有朋友卻缺乏社交能力的我到高中結束都相當孤獨。

好在上大學後能夠順應自己的渴望並學習發展人際關係,

也從感情關係中認清並逐步改變自己令人討厭的人際相處障礙。

但是剝奪一個人的社交關係、用團體來傳達誰該接納、誰該排擠,

我到現在還是很難接受。

-

好吧,

被朋友排擠,

或許還能自我安慰是因為那些人不值得作朋友,

但被父母說「我不愛你了」、「我不要愛你了」呢?

-

從小跟我爸吵架時,

他最常說的除了「以後我不會給你半毛錢」,

就是「我不愛你了」。

錢我可以自己賺,

不過愛不愛可不是簡單聽過就好。

-

對沒有本事分辨什麼是垃圾話的孩子,

仍然只能依賴父母生存、以父母為學習榜樣的孩子,

被父母不愛,

就好像失去依靠、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

-

即便現在的我建構了屬於我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目標,

即便我現在不缺人愛,

但是被在乎的親人用愛的給予或剝奪霸凌,

我仍然難以釋懷,

因為父母,

不應該這樣對自己的孩子。

-

所以從我當了父親,

第一次要管教孩子時,

我立誓不讓他們和我一樣痛苦。

「你的行為不對,

所以你才被處罰,

我雖然罵了你,

也打了你屁股,

可是你一定要記住,

我還是愛你的,

你一定要記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主夫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